《形势与政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理论为主课程
适用专业:大一各专业学生 授课单位: 社科部
学时:16(每学期8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学分:1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使命,必须把自己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形势与政策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是当代大学生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时政性、综合性与应用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相关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课程设计思路
注重营造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即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体现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让学生积极参与,强调课程的民主性。课程本身就是对话,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统一。课程设计采取政治性与时效性、广泛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志、树德、做人作为根本任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素质目标
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把对形势与政策的认识统一到党和国家的科学判断上和正确决策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而发奋学习。
三、课程设计与内容
(一)课程总体设计
序号 |
学习模块 |
学习目标 |
学时 |
1 |
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
党和国家重大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 |
2 |
2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
掌握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 |
2 |
3 |
重大事件、纪念活动与热点话题 |
把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
2 |
4 |
港澳台工作 |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 |
2 |
5 |
国际动态与国际关系 |
了解国际形势发展动态,掌握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 |
2 |
(二)教学专题设计(动态调整)
序号 |
教学专题 |
教学目标 |
教学方法与建议 |
1 |
制度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 |
充分认识只有健全制度,管党治党才能持续有效推进。坚定党的领导。 |
讲授与研讨 |
2 |
读懂抗疫大考的“中国答卷” |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定“四个自信” |
讲授与研讨 |
3 |
决胜全面小康 共襄复兴伟业 |
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深刻认识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引导学生将个人梦与中国梦共频共振 |
讲授与研讨 |
4 |
全面辩证长远看待我国经济发展 |
了解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暂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
讲授与研讨 |
5 |
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 |
认识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
讲授与研讨 |
6 |
坚持“一国两制”事业初心 |
认识到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保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一国两制走向更大成功的创造性实践 |
讲授与研讨 |
7 |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充分认识我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才能推动自身发展。 |
讲授与研讨 |
说明:1.本课程开设在第1—2学期,总学时16,每期8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4个教学专题。2.本专题设计为2020年秋季使用,每学期应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重新设计并安排教学。
四、课程考核
1.考核框架:
考核方式 |
权重 |
评价依据 |
平时成绩 |
50% |
含出勤、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等 |
期末考试 |
50% |
形式:笔试■/实践□/笔试+实践□/其他□ |
时间:考试周/随堂■/自行安排□ |
2.考核说明:
考试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本课程为考查科目,考评将重点放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评,结合课堂表现、活动表现等综合观察。
五、课程资源
1.教学团队(教师要求)
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国家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与学、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的关系;注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与本课程学习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学团队要经常进行集体备课、教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提高业务水平,积极了解当代及本校大学生的实际学习与生活情况及其思想特点,对症下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实验实训条件:无
3.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使用的教材。本课程的学习建议选用教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
(1)《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2)《时事报告》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
(3)条件具备,考虑编写适合我院高职学生实际的校本讲义。
4.学习网站
新华网、凤凰网、人民网、学习强国
5.其它资源(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资源、、视频等)
后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
教社科〔201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1.切实加强教学管理。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统一组织开课、统一管理任课教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设置“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学课件、规范教学要求。
2.充分保证规范开课。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严格落实“形势与政策”课的学分。要保证本、专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本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1学分。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和学生需求,开设形势与政策教育类的选修课,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3.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要紧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坚定“四个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要开设好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的新举措新成效;开设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决策新部署;开设好港澳台工作形势与政策的专题,重点讲授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新进展新局面;开设好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重点讲授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新贡献。各高校依据教育部每学期印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安排教学。要根据形势发展要求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及时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
4.规范建设教学资源。教育部组织力量、协调资源加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各高校要积极参与、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优质资源。各地各高校可结合实际,编写“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辅助资料,原则上各地组织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由地方党委宣传、教育工作部门负责审定,各高校组织编写的教学辅助资料由学校党委负责审定。
5.择优遴选教师队伍。要配备高素质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工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坚持高标准,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教师、高校辅导员等教师队伍中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实行“形势与政策”课特聘教授制度,分层建立特聘教授专家库,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积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形势与政策”课。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评议制度,探索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6.创新设计教学方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科学分析当前形势与政策,准确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提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
7.注重考核学习效果。要保证课程覆盖所有在校本专科生,学生听课要涵盖教学内容中的四大类专题。成绩考核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水平,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按照学期进行考核,缺课学生要及时补课,各学期考核的平均成绩为该课程最终成绩,一次计入成绩册。
8.大力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统筹管理,定期研究制定教学要点,组织专家加强教学指导,定期举办骨干教师示范培训班,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和重点难点问题研讨解析。各高校要研制科学的考核标准,计算教师教学工作量要充分考虑“形势与政策”课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各地各高校要组织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及时关注形势与政策变化,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保障“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效果,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把这门课真正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示范课。
教育部
2018年4月12日
- 上一篇:课 程 设 置
-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