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理论为主课程
适用专业: 大一各专业学生 授课单位:社科部
学时:64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2018.05
学分:4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点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课程在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所起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前课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本课程与《形势与政策》具有相互配合的关系。
1.2课程设计理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做到研究理论问题要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认真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突出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3课程设计思路
在框架设计上,以问题为牵引,以理解党的现行政策为中心,以转变学生思想观念为归属,实行专题式教学;
在内容安排上,搞好总体设计,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既照顾理论体系,又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在教学实施上,开展案例式、对话式教学,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平时考核与期终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着眼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课程目标
对高职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全面、深刻地领会和把握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和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1知识与技能
了解当代世界主题和格局、中国基本国情,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及其规律,掌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2过程与方法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使大学生感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及其理论的正确性和震撼力,培养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追求真理的不懈精神。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交流经验体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现代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字表达技能。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心,自觉投身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3.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3.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4.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2.如何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2.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3.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3.深刻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4.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前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
2.了解初步探索的意义
3.深刻理解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思想成果和经验教训。
2.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第二节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2.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2.如何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教学要点]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
2.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3.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形成过程。
2.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
3.理解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2. 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3.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点]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三、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
第二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第三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二、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2.掌握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三、奋力实现中国梦
第二节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深刻理解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2.深刻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理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理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5.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 建设美丽中国。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
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三、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四、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第五节 建设美丽中国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理解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4.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全面深化改革
一、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第三节 全面依法治国
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第四节 全面从严治党
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2.了解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2.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第二节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一、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二、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2.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2.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三、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理解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附表1: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次 |
内容 |
理论学时 |
备注 |
一 |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2 |
|
二 |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
4 |
|
三 |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2 |
|
四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2 |
|
五 |
邓小平理论 |
6 |
|
六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 |
|
七 |
科学发展观 |
2 |
|
八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
4 |
|
九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2 |
|
十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0 |
|
十一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8 |
|
十二 |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4 |
|
十三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4 |
|
十四 |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4 |
|
《形势与政策》教育 |
8 |
||
总学时 |
总 计 |
64 |
|
附表2:实践教学计划表
实践内容 |
实践形式 |
课时 |
备注 |
走近毛泽东 |
观看录像 |
2 |
理论教学期间灵活安排播放 |
改革开放40年 |
观看录像 |
2 |
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在课堂穿插播放 |
十八大以来的新成就 |
观看录像 |
2 |
理论教学期间灵活安排播放 |
爱国主义教育 |
参观张家口大境门、烈士陵园或安家沟教育基地 |
2 |
理论教学期间安排 |
总 计 |
8 |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思想理论教育功能突出、学生思想复杂多样等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提问、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调查、撰写小论文、播放教学录像、外出参观等教学方法和手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对理论材料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理论观点。
(1)讨论式教学法: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围绕教师事先拟定的思考题,让学生分析,充分研究讨论;二是由学生即时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问题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热点来设定,促进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
(2)案例式教学法:通过展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开展反思与分享活动,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把握。
(3)直观式教学法:课程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与课程内容直接相关的电教片;组织学生分散调查,深入到到企业、到社区、到农村、到学校参观调查,使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把握科学理论的内容。
(4)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包括丰富文字、音像、图片、动画等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5.课程考核
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并重的的考核方式:过程性考核(平时50%):考勤(20%)+作业(30%);终结性考核(期末50%):闭卷笔试
考核内容及评分
①考勤: 以课堂考勤为主。任课教师根据学期总课时,确定每次缺课扣分。缺课累计超课程计划时数1/3以上者取消终结性考核资格。
②作业:含课后思考题、小测验(阶段性)、小论文或体会等。任课教师根据学期布置各类作业的计划次数确定每次作业评分。
③终结性考核: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已建有试题库的课程从题库中选取试题组卷,试题分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类,加大主观性试题比例, 主观性试题多选取一些材料分析理解题目,减少死记硬背题目。
6.课程实施条件
5.1对主讲教师的要求:一是运用“学教并重”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勤于实践,养成交流与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二是注重课程特色和高职生特点,采用从学生关注的热点中提出问题、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相互讨论中明晰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尤其是中央领导集体的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5.2教材及参考资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
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生辅学读本
主编:陈占安 肖贵清 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指导书》
主编:徐玉生 徐礼红 杨宝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本书编写组 学习出版社.
5.3 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网等网站
5.4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7. 其他说明
请一些外校相关专业的名师来校做报告。
-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