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 ,赴时代之约 —— 写在五四青年节
日期:2025-04-25 17:40:40  发布人:社科部  浏览量:0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

写在五四青年节

一、百年前的呐喊:永不褪色的精神火炬

微信图片_20250904193536.png

1919年5月4日,北平街头三千青年学生振臂高呼。他们以《新青年》为思想武器,在赵家楼点燃反帝反封建的火种。陈独秀疾呼"德先生"与"赛先生",李大钊写下《青春》宣言,鲁迅以笔为戈刺破铁屋黑暗。这场运动不仅推开了新文化运动的闸门,更铸就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丰碑。

二、青春特质的当代诠释

微信图片_20250904193712.png

当代青年正在续写新的篇章:

01

科技创新前沿:90后航天工程师调试"天宫"机械臂,Z世代程序员开发国产操作系统

02

乡村振兴战场:大学生村官用直播电商激活非遗产业,农学博士在盐碱地种出"海水稻"

微信图片_20250904193921.png

三、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微信图片_20250904194036.png

当我们在实验室彻夜攻关时,百年前的青年正在油灯下翻译《共产党宣言》;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为正义发声时,他们正用油印传单唤醒民众。这种精神共振体现在:

01

 突破边界的勇气:从白话文运动到元宇宙探索

02

脚踏实地的担当:从教育救国到支教扶贫

03

兼容并蓄的胸怀:从"兼容并包"到文明互鉴

四、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微信图片_20250904194439.png

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青年当以三种姿态书写未来:

01

向下扎根:在"卡脖子"领域深钻基础研究

02

向外突破:在数字经济、量子科技等新赛道开疆拓土

03

向上生长: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这个五月,让我们以五四精神为帆,在时代浪潮中既做追光者,更成为发光体,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李启皓


审核|陈军娟

核发:社科部 点击数: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